李奇微和迈克阿瑟的战绩比较(文案精选75句)

admin 文案 2023-10-31 10:46:33

李奇微

1、李奇微回忆录屏志愿军

(1)、应该说,基恩下课有点冤,但李奇微就是认为他贻误了战机,在李奇微看来,他要的是时间,也就是尽可能早地拿下修理山,进而加快向汉江以北推进的步伐和达到大量歼灭志愿军的目的。

(2)、麦克阿瑟不像李奇微那么阴险,也不像克拉克那么无能,他很高傲,高傲到瞧不起任何人,包括美国五角大楼的那些美军什么参谋长、什么国务卿、什么国防部长之类,也包括杜鲁门总统,当然,他也瞧不起苏联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3)、原因很简单,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中,美军第一次和志愿军交手,对志愿军的打法感到非常惊讶,毫无心理准备。尤其是志愿军的小规模渗透战术,以及大规模的穿插敌后,都让美军感到害怕,因为每次志愿军似乎都想兜住美军后路,将他们全歼。

(4)、所以结果是注定的,李奇微再精妙的算计也失败了。

(5)、朝鲜战争结束后,李奇微在办公室里写道:“仅向中国志愿军司令敬礼。这是他对彭德怀的尊重。

(6)、你看看麦克阿瑟和沃克的扮演者,不但没有半点将帅的风度和气魄,而且看起来还有些猥琐的样子,别说演金戈铁马的大将军了,演个普通一兵也就是个“甲”。

(7)、美骑1师师长盖伊被撤换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美骑8团在第一次战役的云山之战中差点全军覆没,还因为在第二次战役中,美骑8团和美骑5团的南北夹击居然没有突破38军113师两个团的三所里防线。不过,美骑1师能够成功阻击42军外层迂回顺川算是立了大功的,按理来说,盖伊还不至于被撤换,应该说,盖伊有点儿冤!

(8)、他是开国“福将”:身经百战却从未受过伤,活到101岁,名字很耳熟

(9)、虽然南日大将台词不多,但是用表情和眼神一样能传递内心的仇恨,我从徐永革的表演中捕捉到了这一点。

(10)、这是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间的根本分歧,无法调和。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军人,与艾森豪威尔那种军人出身的政客不同,他更注重的是军事层面的东西,对政治层面的东西往往嗅觉没有那么灵敏。杜鲁门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职业政客,他首先必须关注是是世界政治格局和国会山上那些“老爷”们的态度。宁可不打、小打,甚至打输了,也不能与前苏联和国会山上的“老爷”们彻底撕破脸……很显然,麦克阿瑟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又或者看到了也只当没看见……杜鲁门为何要换下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这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二战期间已经证明了,不弱、而且相当强悍!也正是因为二战,麦克阿瑟在国内和西方世界积累了相当高的威望。但是,同样是因为二战中积累的威望,让麦克阿瑟有些“飘飘然”了,甚至忘了,彼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才是美军的总司令!

(11)、李奇微明白了,志愿军并没有那么可怕,就算是美军被包围了,只要不惊慌,就地组织防御,以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也是吃不掉美军的。美军上下也看到了志愿军这个弱点,所以,退到三七线以南之后,美军不继续撤退了,反而在发现志愿军已经粮弹枯竭之后,开始了全线反击,志愿军只能且战且退,这就是第四次战役。

(12)、应该来说,彭德怀的分析非常正确,他将李奇微的计谋看穿了,但是朴宪永不听劝告,他说:

(13)、但是,军事服从政治。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开始。

(14)、在第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的主力第8集团军则是不断南撤,而且撤退的场面混乱不堪。据美联社记者报道:

(15)、更关键的是,他察觉到了我方的一个致命弱点——粮食补给不足。这就意味着在战争不能相持很长时间。

(16)、李奇微刚到朝鲜,他就准备恢复进攻,然而联合国军低落的士气令他打消了这一念头,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17)、光从这一条,便足以看出苏联的实力,这很大程度上是斯大林实行的重工业化所起到的作用。彼时的苏联,还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因着种种复杂的原因。苏联最后走向了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分裂为十五个国家。其三便是中国,没有去过朝鲜战场,没有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

(18)、飞虎山阻击战,是范天恩的成名战。随后不久,他又率领335团直插龙源里,其所部三连死守松骨峰,这个连最后走下阵地的只有7人,因此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19)、一定别忘了,飞虎山阻击战是第一次战役中最成功的一场硬仗,这场阻击战就是第38军112师335团打的。

(20)、其实朴宪永为什么坚持要彭德怀追击,因为他的意见得到了苏联驻朝大使史蒂科夫的支持,史蒂科夫告诉朴宪永,如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再咬咬牙,继续追击,就可以把美军赶出朝鲜,那样朝鲜问题就解决了。

2、李奇微和迈克阿瑟的战绩比较

(1)、也正是因为26万志愿军都听从了指挥,做足了隐蔽措施,才没能被美军发现。当时美军的侦察技术虽然很出色,但是在黑夜中的侦察技术并不高超,所以中国志愿军只在晚上行动,到了凌晨4:00以后就原地待命,甚至连生火做饭都不会进行。

(2)、朝鲜方面有朝鲜人民军总部的部以上干部和各军团长,金日成、朴宪永、朴一禹等人都参加了。

(3)、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彭德怀与苏联驻朝大使史蒂科夫的争议,被有关方面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又一次支持了彭德怀的意见。

(4)、军人,在战场之上各为其主,厮杀是难免的。但是,一个优秀的将帅或者一支优良的部队,却经常能做到让对手肃然起敬。古代的岳飞、戚继光等人,都是让敌人都敬佩的军神,他们的部队,也都是让人钦佩的劲旅。而志愿军部队的指战员,显然也是让自己的对手都尊敬的一支正义之师!

(5)、这两位演员表现良好,但总感觉缺少军人的那股劲头儿,不过在配角中也算比较出彩的人。

(6)、但是,军令如山,何况50军是自己带过来的起义部队,因此入朝后战绩平平的第50军,太需要一场大血战来扬名立万。

(7)、如此凶悍的中国人军人却又是文明的,因为对待俘虏和伤员却又足够的友善和文明。

(8)、蒋公为什么喜欢微操?国民d的体制问题一直没解决

(9)、联合国军撤退到三八线以后,仍然惊魂未定。1950年12月23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驱车从汉城去前线视察他那失败情绪笼罩的部队,在前往议政府的路上,被向南撤退的一辆南朝鲜军卡车撞翻丧命。

(10)、当然,麦克阿瑟在美国军界和民众中的威望太高,杜鲁门也不便强行出头。最终,老杜同志学着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在解除麦克阿瑟兵权的同时对他进行授勋、“充分肯定”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巨大贡献”。“麦大帅”还能说什么?乖乖回家养老吧,再折腾那就是不识抬举了……杜鲁门为何会选择李奇微杜鲁门之所以选择李奇微,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点,在二战中也已经得到了证明,李奇微绝不是泛泛之辈!“礼拜攻势”就是李奇微搞出来的,让咱们志愿军着实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这并不是杜鲁门唯一的目的,毕竟美国军中军事指挥能力强悍的将领彼时还是不少的。

(11)、李奇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地命令美25师师长威廉·基恩退休回国,紧接着,他将此次失败的责任推给了麦克阿瑟,他告诉杜鲁门总统,自己制定的“霹雳行动”,麦克阿瑟不仅据为己有,还向媒体公开了所有的行动方案,致使中国军队早就有了应对计划,失败无可避免。最终杜鲁门大怒之下,旧恨新仇一起爆发,将麦克阿瑟当场撤职回国,李奇微走马上任。

(12)、为了避免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夜晚美韩军各部靠在一起。

(13)、因此,连奕名精准把握了这一点:说话做事低调不张扬,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就像谈判一样躲在角落里出谋划策,眼神中充满睿智和洞察秋毫的光芒。

(14)、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主要优势在于战术的灵活以及机动的优势。

(15)、当时的美国的确很强,已经是世界强国,就算中国有苏联的支持,也无法让麦克阿瑟重视起来。也正是因为这种狂妄自大的表现,使得这位联合国军总司令完全低估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16)、可等到志愿军真的来了,其优良的作风和纪律性很快就打破了敌人的谣言。先是志愿军入城之后,主动参与救火工作,挽救了大量南朝鲜人的财产损失;同时,志愿军的工程人员还花了很大精力,恢复了汉城的基本生活保障。志愿军司令部为了军队扰民,还特意发布了《入汉城纪律守则》,再次明确了部队纪律,并命令维护城市治安、保护工厂及一切公共设施、保护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17)、刘之冰饰演的邓华将军,严肃起来时令人生畏,微笑起来时和蔼可亲,平时说话很有亲和力,作为彭总的助手,他发挥着粘合剂和纽带桥梁的作用。

(18)、虽然中国志愿军已经到来,但是麦克阿瑟认为新中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再加上蒋介石逃至台湾之后,整体的局势并不稳定,所以他也认为中国就算出兵,最多也只有2万人,不会对朝鲜局势带来影响。

(19)、最终,一场后世称为“上甘岭战役”的战斗打了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范佛里特不断发挥残忍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攻势,也无助于美军持续不断的死亡,双方死亡4万多人,而“联合国军”死亡3万多人,伤亡率达到40%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被美联社称为“朝鲜战场的凡尔登”,美军认为太平洋战争中的伤亡率最高的硫磺岛战役,也仅仅32%。

(20)、可是,克拉克将军来到朝鲜以后,就受到了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这个人的鼓捣,说什么中国人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厉害,要不是李奇微这个胆小鬼,我早就把他们干翻了,而且现在,敌人总是在我们面前不断进攻,我们应该给一点颜色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

3、李奇微

(1)、在李奇微撤离汉城的时候,几乎毁掉了汉城的一切公用设置,其中就包括生活必须的供水供电系统。而且,对于挡在自己撤退路线上的南朝鲜难民,美军也是多次举枪射杀,强行清路。同时,他们还大肆宣传,说志愿军都是一些滥杀无辜的恶魔。这些宣传,也让南朝鲜的民众十分害怕。

(2)、李奇微到任之后,和李云龙初到独立团一样,首先是需要解决部队的士气问题。他还在整顿部队,分析志愿军的优点和弱点,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破绽来利用,志愿军就发起了第三次战役,目的是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向联合国军证明,志愿军是有能力打过三八线的,以此来建立政治上的优势。

(3)、在志愿军过桥之后,白天基本不行动,当时的军令要求战士在凌晨4:00以后不能生火做饭,而且还要将刀给包起来,甚至在行动的过程中卡车也不能开灯,连镶的金牙的嘴都不能张开。

(4)、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李奇微深知自己的使命:在所有人包括中国美国都觉得胜利属于中国的时候,他要重新唤起美国士兵的精神潜力,带领美军走向胜利、洗刷耻辱。

(5)、是的,悍不畏死的士兵,打仗不要命的军人,这个世界不好找,但中国军人全部都是这样的军人。

(6)、美军的打法已经变了,志愿军却没变,最终导致了60军180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惨剧。此战中,美军充分发挥了其机动能力强、火力优势明显的优点,穿插和分割非常有效,割断了志愿军东线各部队相互之间的联系,连60军的三个师之间都被切断联系,无法相互救援,加上指挥方面的失误,导致180师被美军包围,损失八千多人,代政委吴成德在坚持游击斗争一年多之后被俘,成为朝鲜战场上被俘的最高级别的志愿军将领。

(7)、“彭德怀同志,现在是解放南朝鲜的大好时机,我们不能错过!”

(8)、第一次评价:“彭德怀是一个非常勇敢的战士。”

(9)、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奇微决定给中朝联军设一个大圈套:即先撤退,等中朝联军到达进攻顶点时再反攻。

(10)、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军必须发挥火力优势,对抗志愿军兵力优势。

(11)、其一美国,即使抛却他美国人的身份,这点也是无可置疑的。抗美援朝与越南战争中,美国屡屡失手,但他们先进的装备和军人极高的军事素质以及经济实力都没法忽视。

(12)、金日成和朴宪永走后,邓华问彭德怀:“怎么样?”

(13)、重新夺取汉城的胜利让彭老总的谨小慎微显得多此一举。胜利的喜悦也冲昏了金正日乃至苏联的头脑,只有彭觉得,美国人并没有被真正打败,很可能是诱敌深入的策略或者仅仅是反攻还不合时宜而已。

(14)、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李奇微,其实朝鲜是有机会统一半岛的。

(15)、作为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他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剧中也多次还原了他所分管工作的剧情,其在后勤保障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16)、到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投入近三十万人发动了攻势,企图在东线歼灭韩军两三个师。虽然最终确实让恼羞成怒的美军下令撤销了韩国第三军团的番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兜住韩军,仍然是让敌人逃走了。美军则在面对志愿军的攻势的时候,有组织的向南撤退,当志愿军攻势结束之后,丝毫不给志愿军喘息之机,马上开始全线反击。

(17)、用磁性战术对战志愿军的礼拜攻势、月夜攻势,用梯形战术对战志愿军的人海战术。志愿军的人海战术虽然厉害,但也不是攻无不破,在砥平里李奇微就用梯形战术大破志愿军的人海战术。这种战法就是将弱的守备力量放在最前沿,战斗力强的部队放在后方,越是往后,战斗力越强。人海战术一旦开始,最前沿的防御部队要尽一切办法消耗敌方的人力优势,完成任务后撤退至后面的阵线,与该阵地的守军一起给敌军造成杀伤,然后以此类推。当消耗掉敌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和体力后,让最后方的精锐部队反击。

(18)、1945年9月2日,他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主持日本投降书签字仪式,作为同盟国第一代表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随后,他担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日本的军事占领和重建。

(19)、“朴宪永勉强同意我的意见,但是要召开中朝联军高干会议,让大家来讨论。”

(20)、一是联合国军是主动撤退的,志愿军没能大量歼敌,第三次战役共歼敌9万余人,但基本上都是南朝鲜的军队。

4、李奇微向志愿军致敬英语原话

(1)、汉江南岸,第50军3万多将士死伤过半仍誓死不退,在缺粮少弹的艰难条件下,全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胜利凯歌。

(2)、当敌机轰炸时,引爆炸药来达到迷惑敌机的目的。当敌机放松警惕之时,志愿军再集中火力,攻击敌机,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的杀伤力,火炮隐藏的细节,可以脑补一下电影《金刚川》中的画面。

(3)、剧中洪学智和彭老总下象棋的场景,应该是该剧不可多得的轻松一刻,既说明志司领导难得有有一点休闲时间,又反映出高级领导干部之间的默契度和融洽度。

(4)、而美军的哨兵,仅仅会做的是疯狂地跑回地堡,操典和口令都见鬼了。

(5)、发现志愿军善于穿插迂回战术,便步步为营,撤的坚决,从而构筑坚固防线,形成阵地战;

(6)、但是,因为克拉克与美国国务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的私交非常好,所以,在二战之后,利用马歇尔的关系,克拉克一直官运亨通,先后担任了第6集团军司令、美国地面部队司令等官职,也许是马歇尔将军认为需要给这个名声不太好的家伙镀一下金,反正也没什么仗可打,在美国远东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位置上过渡一下,回去好继续爬升,毕竟还很年轻。

(7)、在君子里另一座大山腹中,有一座朝鲜地下兵工厂,1951年1月25日上午,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在这座地下兵工厂的小礼堂召开,会议主要就是研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继续追击还是停止追击,以及战役总结等内容。

(8)、因此,所有人都是静悄悄地来到鸭绿江。志愿军虽然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渡过了鸭绿江,但整个过程都显得非常安静,没有惊动任何地方势力。

(9)、美7师师长戴维·巴尔被撤换在情理之中,这位曾经的驻华国民d军事顾问团团长自从到了朝鲜战场就有畏战情绪,毕竟他太了解共产d的部队了。虽然他的第7团是整个朝鲜战争中唯一一支抵达鸭绿江边的美军,但那是志愿军为了不暴露目标而故意放过去的,何况美7师的31团在长津湖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连团旗都被志愿军收缴。应该说,巴尔被撤换也不冤!

(10)、在彭老总看来,为了解放汉城的政治意义而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军事上没有任何意义。“不要不客观地奢望迅速取胜。”

(11)、同样,根据他对前线的细心观察和揣摩,他发现志愿军经常沿着山间小路迂回穿插,而美军因为是汽车行军,主要依靠的是公路。他命令美军,对这些山间小路要给予重视,对于公路两侧的制高点能攻占的一定要攻占,并建立阵地,然后利用炮兵的射程优势,将各部队的控制范围连成整体。

(12)、总之就一句话:让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这些地方后无法得到任何的就地补给,加大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线,以赢得战争。

(13)、李奇微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不是要带领美军撤离朝鲜半岛,而是要打胜仗的。这时候,他已经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在于两个,第一是补给能力差,前线部队粮食弹药比较紧张,只能支持一个星期左右的进攻,所以在志愿军发起进攻的第一个星期里,美军要避其锋芒,尽快撤退,离开志愿军的攻击能力覆盖范围。

(14)、而美军介入朝鲜的时候,李奇微并没有太在意,而到了志愿军通过第二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一个大嘴巴抽回了三八线,李奇微临危受命。在1950年12月接手美第8集团军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这对于美军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战果了。在美军的战时中,顺风仗比较多,象抗美援朝这样能够从失败边缘扭转回来的战绩不多,而抗美援朝就是这种,自然指挥作战的李奇微当然要大书特书了。

(15)、1953年8月,李奇微接替约瑟夫·柯林斯,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他在陆军参谋长任上,使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时间推后了大约十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