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释精选139句

admin 句子 2023-10-08 11:58:51

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论语》全文注释,翻译古诗文网

(1)、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2)、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6)、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7)、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9)、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0)、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2)、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3)、“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4)、(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15)、(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16)、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7)、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0)、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理解它了吗?知道它就是知道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2、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1)、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2)、(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卖柑者言》原文和翻译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乾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

(5)、虚数,极言很多。百、千都一样。此句中泛指多个人。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翻译:“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6)、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7)、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8)、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9)、(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2)、(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13)、(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14)、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5)、(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1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7)、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⑵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⑶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3、《论语》文言文翻译

(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关于论语,我认为1论语是门典故,你在学前需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作者.必要时可帮助你理解文章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2论语是古文,所以一篇文章得读三遍,第一遍结合注释帮文章理顺,第二遍将文章通读了解意思,第三遍了解文章内涵.结合背景,明白寓意所在.3当你讲论语按方法2读完后,相信你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了,这是可以在网上看看各大名家对论语的理解和解释,尝试理解不同风格的论语.

(6)、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7)、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0)、(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11)、(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3)、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14)、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5)、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7)、(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9)、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0)、(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4、《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

(1)、(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6)、(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7)、(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8)、(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9)、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11)、“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4)、“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15)、(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6)、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然后学习它,选择他的缺点然后改正它。” 

(17)、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18)、(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论语文章及翻译

(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孔子语录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译文)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7)、(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5)、(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16)、(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17)、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8)、(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19)、“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人啊。”

(20)、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3)、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    ;今义:    )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译文)孔子说:尧作为一个君主,真伟大啊!真高不可攀啊!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学习天。他的恩泽真是无处不到啊,老百姓真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才好!他的功绩实在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光辉夺目!

(7)、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8)、(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9)、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人不知而不愠(        )(        )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1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5)、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16)、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7)、(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18)、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9)、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20)、(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1)、(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2)、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8)、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9)、“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10)、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2)、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1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4)、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15)、(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18)、(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9)、(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分享: